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中国激光之父邓锡铭放弃英国600万年薪 带回国1000亿技术

2020-11-23 16:04:15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激光专家

1930年10月29日,邓锡铭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广东东莞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3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独立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发明了“列阵透镜”,提出了“光流体模型”。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开拓者之一。

年少有志

邓锡铭1930年10月29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籍贯是东莞市桥头镇邓屋村人。

少年时期,邓锡铭受《少年爱迪生》和《伟大爱迪生》这两部电影的影响很大,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经常动手制作一些小发明。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就立志长大要读物理,做发明家。等到上了高中,他已经可以成功做出许多像定时电饭煲、真空泵这样的小发明了。

“这种着意追求创新、追求变革、追求新思想的意识,在我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邓锡铭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这段经历。1949年,他如愿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物理系师生崇尚数学、崇尚物理理论的气氛十分浓厚。北大良好的学术环境,为他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他后期的科研生涯也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组织研发我国第一台激光器

毕业后,邓锡铭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为我国激光科技领域带来了许多零的突破。邓锡铭拥有敏锐的学术前瞻性,1960年,当得知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时,他就率先倡导我国应抓住时机,开展激光科学研究。激光被称为20世纪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尽管激光极其重要,但在1960年,国内却少有人关注。而邓锡铭就在此时,率先倡议在我国开拓激光科技领域。一年后,他和王之江一起组织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同年年底,邓锡铭独立提出了Q开关激光器原理,他还形象地做了如下比喻:Q开关像一个稍有漏水(自发辐射跃迁)的抽水马桶,当水箱被灌(光泵注入能量)满之后,水箱底部的盖快速揭开(Q值突变),水(激光能量)就一涌而出(高激光峰值功率输出)。1963年,邓锡铭又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气体激光装置——氦氖气体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主持研发“神光”装置

1964年对邓锡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当年,他带着光学精密仪器“八大件”到北京汇报工作,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之后,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激光技术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担任长期负责常务工作的副所长职务。

同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提出了用强激光来引发热核反应思想(现称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英文简称ICF)。作为激光专家的邓锡铭,率先响应王淦昌,投入主要精力,组织技术力量加紧研发。经过1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邓锡铭带领上海光机的同仁,设计出一台大型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神光I装置,并于1987年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在持续运行的八年时间里,“神光-I”装置为核爆模拟、高压状态方程、X光激光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取得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0年,神光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国家把ICF主题列入“863”计划,并于1994年启动了神光Ⅱ工程,邓锡铭仍是组织者。由于夜以继日的研究,邓锡铭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在1997年12月20日因癌症去世,享年67岁。去世前夕,邓锡铭在病床上完成了一份20多页“意见书”,全是讲神光的发展蓝图和技术路线。

兼创新意识和苦干作风

邓锡铭是一个很梗的人,自己决定了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着意追求创新、追求变革、追求新思想的意识,比如,当初搞激光,很多人都反对,但他就是要坚持,结果就是搞成了。他不仅留下了以“神光”系列为代表的高功率激光装置,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向世人表明了他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以及为此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正是在像邓锡铭这样兼具创新意识和苦干作风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我国的激光科技从无到有、从小大、从粗到精,逐渐地发展起来并造福人民。

关键词: 激光之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