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不想打脸,你的新年目标要这么定

2022-01-13 09:22:46    来源:科技日报

2022年刚来,又到了制定年度目标的时刻。“减肥”“读书”“学英语”“健身”……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过类似的目标,可很多都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不少人制定新年目标的热情依旧满满,而且还要将其公之于众。那么,大家为什么会喜欢“晒”自己的新年目标?有什么方法能让新年目标顺利实现吗?

人们能从“晒”目标中获益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有什么目标偷偷实现不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晒”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能从这种行为中获益。

首先,“晒”目标是给自己打气,同时呼吁大家监督,旨在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

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能够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其中情绪唤起、理想、愿望都属于内部动机,金钱、社会赞许、奖惩则属于外部动机。如果你定下了新年每天坚持健身的目标,那么不论你是否真想健身,先把口号喊出来,就更容易激发出内在动机。而将目标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就有了旁人的关注,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从而激发外部动机。当人们动力不足时,常常用设立目标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其次,表面上是定目标,实际上是在立人设,利于自我形象管理。

列出目标清单并将其分享至朋友圈,可借此树立自律、上进的良好形象。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印象管理。心理学家欧文·哥夫曼于1959年提出了印象管理理论,指的是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以便更顺畅地开展人际关系。其中,自我呈现和自我美化是印象管理常用的策略。通过呈现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既有利于建立自信,也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定目标,便是这样一种印象管理策略。

最后,跟风从众定目标,可借此获得群体归属感。

波士顿大学心理系研究人员阿什维尼·纳德卡尼和斯特凡·霍夫曼提出,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无外乎两个原因:获得归属感、进行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我们前面讲过,而归属感也不难理解。当所在群体中多数人都“晒”出自己新年计划,我们便产生了参与的冲动。跟大家做同一件事,能让人获得一种群体的归属感。归属于某个群体,能让人感到更安全、更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设立目标不单单是个体的行为,它更是一种无意识形成的群体行为,背后的驱动是人们对归属感的需求。

三点原因致目标常定常废

某统计数据网站显示,27.4%的人在开年第一周就放弃了他们的新年目标。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定目标时踌躇满志,最后却不了了之呢?

第一点原因,定目标只是喊口号,没有真正的动力。

内驱力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是真正认同自己定的目标,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做成某件事,当碰到困难时,他往往容易放弃。虽然“晒”自己定的目标能激发外在动机,但这股力量毕竟有限,没有真正的内驱力,做事情很难持久。所以,定目标时,我们要确认自己是跟风立人设,还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实现目标。

第二点原因,定目标使人产生“说出来=已实现”的错觉,减弱行动力。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高尔威泽等人发现,人们在公布目标后,由于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鼓励,提前进入了实现目标的状态,反而减少了他们为目标奋斗的动力。当我们把目标公示,获得了一种被他人认可的虚幻成就感,便产生了“我已经实现目标”的错觉,进而削弱了动力,使人的行动力降低。

第三点原因,目标制定不合理,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制定新年目标时,往往出于感性冲动,并没有理性考察过目标制定是否合理、能否实现、怎么实现。此外,由于对目标能够实现的条件知之甚少,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定目标时觉得都能做到,而真正要实现时,才发现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年年定、年年废,也就不奇怪了。

这些方法帮你找到适合的目标

如何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其一,在定目标前,要先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我是发自内心想做这件事吗?我为什么想做这件事?为做成这件事,我愿意付出什么?比如你的新年目标是学英语,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是学着玩吗?还是为了留学、工作?还是因为大家都在学,我不学就很焦虑?不断发问,留下有内驱力的目标,去掉立人设的目标。

其二,定目标时,制定可执行的计划。

要想目标能实现,就要制定分解的、具体的、可执行的、有正反馈的明确计划。比如,你的新年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分解到每个月,一个月读4到5本书,一周就要读1本书,再分解到每一天。这样分解下去后,再问问自己:我能做到吗?做不到的话,是什么阻碍了我?若做到了,我要给自己什么奖励?

其三,过富有弹性的生活。

存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除了追求工具化的价值,也追求存在的价值,所以设立目标这个事,也不是非做不可。如果目标能督促你行动,那就坚持;如果目标让你有束缚感、挫败感,那就放弃。当我们活得更有弹性,也就活得更自在。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