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害怕过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2022-01-27 09:01:08    来源:科技日报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年中难得的放松时刻。可一临近春节,不少人就变得郁郁寡欢、焦虑不已,网友将这种情况称为“春节心理恐慌症”。

好好回家过个年,为何会有要奔赴刑场的感觉呢?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藏在春节返乡背后的评价恐惧

照理说,春节假期可以暂时卸下重担、与亲朋好友相聚,怎么都应该让人感到愉悦。但匪夷所思的是,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段,不少人为返乡过年而感到忐忑不安。

“对象找了没”“一个月工资多少”“什么时候要孩子”……不用等七大姑八大姨开口,这些话光是想想都让人烦躁不已。除此之外,还有浮夸虚荣的酒席攀比、鸡飞狗跳的原生家庭、没完没了的礼数应酬……平日里其中一条都足够惹人烦,但在春节期间它们却扎堆出现,想想也的确够得上“恐慌”二字。

其实,人们恐慌的并非春节本身,而是在春节假期发生的事情,更具体一点说,在这一系列恐慌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心理因素——评价恐惧,而这恰恰是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

所谓的评价恐惧,是指在有他人存在的情境中,个体由于被他人审视和评价而激起的恐惧反应。同时,这种恐惧反应还可能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手心冒汗、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等。

而评价恐惧又可分为负面评价恐惧与正面评价恐惧,前者是指对他人负面或消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后者是指对他人正面或积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

可能有人很惊讶,为什么有人会害怕正面评价呢?事实上,害怕正面评价的人,往往是担心最初的正面评价将会带来后期的负面评价。换句话说,他们害怕捧得越高就摔得越惨。

具体到春节情境,对于那些评价恐惧比较强的人来说,如果亲朋好友对他们今年的生活给予了消极评价,这毫无疑问会打击他的自尊。但同时,如果亲朋好友夸他们今年做得不错,那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明年要好上加好的压力,否则就可能失去这种正面评价。

学会调整内在评判标准

评价恐惧从何而来呢?或许可以从原生家庭角度来一探究竟。

虽然如今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已渐趋民主,但仍有不少父母对孩子采用近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在这种家庭中,由于赏罚制度的过分使用,孩子早年往往会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许和支持,而牺牲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使得他们在成年之后非常害怕负面评价,由于内化了父母的严苛标准,他们认为自己应当做到万事周全、人见人爱,否则就是失败。因此,他们会格外留意潜在的威胁信号(比如他人的皱眉),并以自我挫败方式对信号做出解释(例如,都是因为我不够好,而非他人太严苛),而这些偏差归因将给其带来相应的痛苦情绪。

总的来说,适当的评价焦虑有助于我们融入群体,但如果过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很容易活在他人的期待中,进而舍弃了真正的自己。

那么,究竟该如何降低评价焦虑呢?

畅销书作家斯蒂芬·盖斯在其著作《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中指出:“人们之所以不自信,就是因为他们预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评判标准,一旦你放弃预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那你就能更好地做自己。”

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春节心理恐慌症”,那么可以先审视一下自己内在的评判标准,想想这个标准究竟是来源于他人,还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如果你给自己春节返家设定的预期是“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夸赞”,那么你的希望多半会落空。但如果你把预期定为“吃个饭就算成功”,那么这个小目标是很容易成功的。通过反复觉察并调整自己的预期,就能让你更好地应对他人评价的冲击。

此外,叛逆练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该练习是指在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做一些违背社会默认规范或预期的叛逆行为,例如跟陌生人攀谈、卧倒在楼道等。定期进行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可以帮助你告诉自己:我的生活我做主。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