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当前快看:大灭绝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 软躯体生物功不可没

2022-07-18 08:21:50    来源:科技日报


【资料图】

7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强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合作者,利用遗迹化石大数据,以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为例,评价了以软躯体生物为主导的内生动物生态系统在生态大危机之后的抗灾恢复能力,揭示它们在温室海洋中的复苏过程和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发生在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导致90%以上发育骨骼的海洋物种灭绝。然而,海洋生物还包括那些通常不被保存下来的软躯体生物,它们的活动行为在地史时期以遗迹化石形式保存下来。

据介绍,软躯体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生态系统工程师”角色,它们通过改造栖息环境物理化学性质,来增加生物地球化学梯度的复杂性等,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的正反馈作用。

新研究通过对我国26条代表不同环境的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剖面记录的2万余枚遗迹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软躯体生物在大灭绝后约300万年(早三叠世斯密斯亚期)就已复苏,远远早于骨骼生物复苏时间。此外,多种定量相关性模拟分析表明,软躯体生物的复苏过程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关性很低,表明大灾难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苏过程相比外部环境制约,可能更受控于海洋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生态大危机后,软躯体生物和游泳生物多样性均在斯密斯亚期恢复到大灭绝前水平。游泳生物具备自由移动能力,在大危机中能迅速逃离恶劣环境条件,避难至更有利的环境中,它们处于食物链顶层。相反,造迹生物栖居海底表面或沉积物中,处于食物链金字塔下层。这两种功能群生物却在大灭绝300万年后同时复苏,反映食物链下层的造迹生物通过营养和能量“自下而上”的传递机制,对上层高级消费者产生明显正反馈作用。

研究还发现,在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等浅水环境中,软躯体内栖生物与表栖固着壳体生物之间存在偏害共生现象,即造迹生物的“推土机”行为一方面为海底沉积物带来生机,另一方面使海底沉积物变得不稳固,堵塞表栖固着滤食生物身体的过滤结构,从而破坏表栖固着生物的栖息环境。这种偏害共生现象抑制了底栖固着生物的灾后复苏。

因此,在生态大危机之后的温室海洋中,软躯体生物调控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复苏过程。其中,“生态系统工程师”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生物演化创新和辐射,重演了5亿年前动物早期演化一幕。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功不可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