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科技 >

焦点信息:吉林:“非遗+旅游”融出新活力

2023-06-28 18:43:49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这些艾草香囊、五彩绳、粽子挂,竟然都是用绳线编织而成的,太精美了!”近日,吉林省多项非遗走进景区,高中生林奕书被技艺高超、表达生动的绳编作品所吸引。

在“家门口”欣赏非遗展览、听传统戏曲,在网络上购买非遗文创、看非遗直播,在景区景点体验手工艺趣味……近年来,吉林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市民游客收获游览胜景、品味人文的愉悦心情和舒适体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现“景上添花”

在“融”字上下功夫,吉林用非遗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新体验,增强了文化旅游对周边及外来游客的吸引力。

青瓦白墙的楼宇、素净淡雅的服饰……走进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鲜明的民族元素扑面而来。拿起相机,随意定格,就可以留下邂逅“朝鲜族公主”的美好回忆,这是非遗火爆带来文旅盛景的缩影。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以朝鲜族民族文化为精髓,景区内有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米酒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还有朝鲜族传统民居、秋千跳板、摔跤等非遗项目、场地、设施,不少游客为了体验非遗民俗不远千里而来。福建游客李静与同学来延边州游玩三天仍兴致不减。她觉得朝鲜族服装素净、淡雅,长长的飘带很有美感,所以趁着假期,专程赶来拍照打卡。“来后得知朝鲜族服装竟然是非遗,真是长见识了!”李静说。

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还有一处颜值与美味并存的所在——中国朝鲜族米糕体验馆。柜台里摆放着色泽典雅的花糕、工艺复杂的蒸糕、老少皆宜的打糕……游园之余,游客在此歇脚,享受一场“美”的盛宴。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非遗美食资源,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将朝鲜族米糕、米酒等“搬”进景区,通过美食文化场景化、制作技艺体验化,多角度展示传统美食“烟火气”,实现美食文化与景区餐饮服务无缝对接,拓宽非遗美食体验渠道和途径。

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项目,不仅让广大群众对非遗传承有所了解,有力带动了“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景区“景”上添花。

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吉林通过多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畅享“非遗游”、体验人文美,极大地提高了市民游客的参与度。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思宇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吉林省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6项、文博活动70项,引导全省人民畅享非遗购、体验考古趣、共赴遗产游,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端午假期,在长春伊通河西岸“‘粽’享非遗、把祝福带回家”主题活动现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吉林省18个非遗项目现场展销,书法表演以及古老的投壶游戏亮相现场,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互动。此外,经典诵读、鼓乐表演、舞龙等传统节目,也带领市民游客共同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安市嫩江湾旅游区年货大集市同样热闹非凡。柳家豆包、郭式鱼拓工艺、大安老窖酒酿造技艺、张玉欣布贴画……在一个个非遗摊位前,路过的游客争相上前询问,摊主向过往人群宣传着,人们在领略非遗价值意义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推广和展销活动,打造非遗新型消费链条,让非遗项目和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激发非遗活力,成效显著。

助力保护传承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断深入,不仅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水平显著提升,也让非遗传承人因深入了解旅游而加强了传承创新。

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成吉思汗园内,有一座白色的蒙古包,这是查干湖鱼皮画的销售点之一,也是县里的非遗展览中心,更是吉林省非遗项目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毳的“藏宝库”。

“旅游景区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已经让游客提不起购买欲望,但是结合景区特色,乃至景区所在地传统文化习俗研发的特色文创产品,却十分受大众喜爱。我们用现代美术工艺对传统非遗技艺加以改进,使作品变得更加精美,符合现代人审美。”徐毳将一幅幅鱼皮作品赋予新的生命,用鱼皮制作成渔猎主题鱼皮画、鱼皮项链、书签等,深受游客喜爱。徐毳表示,非遗与旅游融合为非遗带来更多的开放性。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编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搜绳记品牌创始人徐晓雪介绍:“在文旅融合浪潮中,非遗在吉林省各地景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绳编等旅游商品在长白山等景区的销售额不断攀升。”

针对长白山景区,徐晓雪开发设计了一套“天地人和”系列中国结挂饰,其中有萨满神鼓、七星神等元素,民俗味儿浓郁,“绳编”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