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科技 >

如何唤醒高校“沉睡专利”?浙江打通了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23-08-11 18:07:53    来源:金融界

近日,一则审计报告让大众再次关注到“高校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浙江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思路,即“专利公开实施”制度,高校、科研机构的“沉睡专利”纳入公开实施清单,感兴趣的企业则可以直接对接高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1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举行专利公开实施政策公示会。银柿财经获悉,浙江专利公开实施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包括6838件专利在内首批公开实施专利清单也正式发布。

“以往专利转化的门槛比较高,即便有不少企业想要获得专利的许可,但也没有成功。”现场采访过程中,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卫芬一语道破专利转化面对的难题,而现在浙江“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则为高校院所、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浙江专利公开实施政策公示会现场

专利公开实施是什么?

专利转化,是知识产权发挥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的核心要义,也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

“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属浙江首创。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林敏介绍,浙江早在2021年时率先探索“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即专利权人通过专利管理部门发出要约,潜在被许可方一旦接受要约,即可实施其专利技术的一种许可形式。

等到今年1月1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其中第12条率全国之先,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基本内容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成果,自授权公告之日起满三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的,应当纳入公开实施清单,并由专利权人合理确定专利公开实施的方式和费用标准。”

简单来说,高校院所的专利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沉睡”时间只有3年,此后将被纳入公开实施清单,进行转化。

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浙江省专利公开实施办法(试行)》也明确,专利公开实施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公开交易平台进行的专利推广实施行为,具体包括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权许可、专利权作价入股等方式。

在《实施办法》框架下,浙江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建立了专利公开实施建议清单,并不定期推送至省级相关行业部门和专利公开实施主体。另外,浙江还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专利公开实施信息发布平台、专利池公开实施、专利申请权开放许可、专利权益分割等等。

“因手续繁琐曾中途放弃转化”

林敏表示,“专利公开实施”制度主要是出于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院所难、专利技术实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问题考虑。

对于专利转化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研究员李卫芬深有感触。“以往成果专利转化过程中的手续处理少说也得有几个月,主要是需要第三方机构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期间又要专利权人提交各种各样的资料。”李卫芬回忆,此前有几次就因为过于繁琐便中途放弃了转化。

除此之外,她还特别提到,一般第三方评估机构给专利的“标价”也高。“由于是要企业一次性支付费用,价格高了之后,即使中小微企业有意愿,但也很难承担接受。”

全国首张定量许可证书签发仪式

而浙江“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我们的专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已经通过定量许可的方式找到有意向的企业。”李卫芬介绍,这一专利以每年5万元的价格许可给潜在被许可人,限量20个。“转化过程中,我们不用再找第三方评估机构,自己进行估值就行,还能和意向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

活动现场,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浙江大学和湖州康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编号为01的定量许可权证书,这也是全国首张定量许可证书。

银柿财经注意到,定量许可证书上写明,双方交易金额为35万元,许可期限为7年。湖州康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斯开拿着许可证书,面露喜色。“我们公司成立不久,一次性支付许可费用负担有点大,而且创立研发团队也需要一个过程,和高校院所对接也难。”刘斯开说。

定量许可权证书

高校院所、中小微企业两端对浙江“专利公开实施”制度搭建的“桥梁”均表示了肯定。“作为科研人员,我们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实现落地转化。”李卫芬强调。

首批公开实施专利清单上线

据了解,经前期积极发动组织,首批专利公开实施清单已经形成,共计6838件专利,来源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48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巨化集团、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

林敏在现场介绍,首批公开实施专利整体来看呈现“四高一低”的特点。

一是专利质量水平较高。6838件公开实施专利中,按照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共5838件,占比85%,实用新型专利共889件,占比13%。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4781件,占发明专利总数的比例近82%。维持10年以上的发明专利656件,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14%。

二是创新主体参与积极性较高。各类创新主体主动参与全省公开实施工作,6838件公开实施专利中,高校院所授权三年以上未转化专利2649件,占比39%,其余六成专利属于主动纳入的公开实施专利,其中还包括146件为已提交专利申请但尚未获得专利授权的成果。

三是实施方式灵活性较高。公开实施制度鼓励支持创新多种实施方式,加快专利转化运用。本次发布的6838件公开实施专利中以许可方式实施为主,共6501件,占比95%,其中又包括专利定量许可、定向许可、组合转让或许可等多种创新的实施方式。

四是产业匹配度较高。按照领域分类来看,主要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为主,其中数字经济领域专利1424件,占比超21%,涵盖药物和疫苗制造、基因检测服务、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系统、大数据服务、生物识别、节能保温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与浙江省产业发展定位以及市场主体需求比较匹配。

五是转化实施门槛较低。从交易价格来看,转让或许可年费在5万以下的专利占比79%,其中包括2789件免费许可实施,占比41%。此外,专利实施转化充分尊重市场化机制,支付方式包括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先用后转”“入门费+里程碑收益”等多种创新方式,大大降低市场主体获取创新成果的门槛。

另外,经过前期撮合对接,共16个项目已经达成合作意向。来自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地16家企业现场在高校院所完成了线上远程签约,此次签约涉及91件专利,涵盖节能环保、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行业,其中专利许可81件,转让10件。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

关键词:

相关阅读